近日,我校暑期大学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“民营急救企业生存状况”调研队赴江苏南通急救中心和锐迪急救站开展实地采访调查,了解民营急救企业生存现状和发展瓶颈,并提出针对性建议。
120急救机制改革是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,全国各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一直在探索合理的运行模式。2013年,国家卫计委《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》中提出了实现非院前急救的市场化的指导意见;2015年江苏南通卫计委出台管理办法,将公办120用于院前急救,民营120进行非院前救护,希望借助市场力量补充资源缺口,南通锐迪急救站应运而生,以“公管民营”的运行模式从事非院前救护转运业务。
同学们此次调研的重点围绕锐迪急救站生存状况、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、与公办120急救之间的关系等展开。通过调研发现,锐迪急救站较好地完成了改革的任务,填补了院前急救的不足,满足了非院前急救的市场需求,成为了公办120必要的有益的补充;但其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,企业运行中问题频现:社会认同度不高、转运过程中等待时间过长、患者赖账、空返现象严重、特别是收费标准偏低等,导致了业务量比较充足却收益过低的状况。
锐迪负责人李主任给同学们算了一笔账:公司现有三台救护车,月营业额约13万元,扣除运营成本,月利润仅万元左右,年收入12万元,这还不包括车辆、设备的折旧费。照此计算,公司200多万元的投入得20多年才能收回成本。此外,救护车空返现象严重更让他们雪上加霜,连出租车的双计费模式都比救护车挣得多。其主要原因,在于收费标准执行的是公办120的标准,而公办120是由政府财政“兜底”补贴,民营120则是自负盈亏。
通过实地调研、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和查阅各方资料,同学们在调研报告中指出,锐迪急救站要转变目前生存经营状况,赢得更好的发展,首先需要获得政策的支持;需要进一步理顺企业运行机制,合理配置资源,开源节流,降低运行成本;还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,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,使社会认识、认同、最终接受民营急救企业。
(思政部 撰稿/摄影:屠春风、周叶凡;审核:杨雪琴)